移动医疗会否最终陷入视频行业困境
编者按:本文作者岳建雄,e 陪诊的创始人。本文中,作者把移动医疗行业与视频行业比较,探讨移动医疗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最近在介绍项目的时候,常有投资人认为在医疗领域,挂号及医生是上游,特别认为挂号平台似乎是一切移动医疗的入口,会问如果你的项目挂号平台也做了你会什么办?口气似乎好比说
BAT 做了以后,别家都无法生存似乎的。事实上 BAT 后又出了 360、京东、小米、乐视、滴滴、美大、携程、去哪儿等牛 x
公司。最近更是拿滴滴专车横扫专车、顺风车、代驾、试驾来说事,似乎占了上游高频入口的,就可以通吃一切,于是大家都愿意去投挂号平台、医生加号平台。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圣经》上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移动医疗行业我个人认为挂号及医生平台不会形成像滴滴那样的强入口,却有很可能会象视频行业那样陷入混战的困境。视频行业当初由于清晰的赢利模式,用户钢性的强需求,巨大的市场空间,加上超长的用户占有时间,一时是市场上用户与资本最热捧的项目,引得搜狐的原总裁古永锵创建优酷、原
COO 龚宇创建爱奇艺、原总编辑李善友创建酷 6,还有 CEO 张朝阳自已搞起搜狐视频,最后腾讯、与乐视加入,在烧了几数的钱,试了
youtube\hulu\nexflix 各种模式,战斗了 6年 多时间,直到在上个月由阿里全资收购优酷后,game over。形成了 BAT
全资的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及乐视、搜狐视频两个独立的 3+2 格式,前几家的日活加起来超过 1
亿独立用户的巨大流量下,依然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入口,视频行业的盈利依然遥遥无期。
从服务形式看,视频网站与挂号医生平台都属于内容与服务差异化较大的领域,用户与服务者之间是强关系,而平台与用户是弱关系。用户跟着内容走,患者跟着医院医生走,而不是平台。这样的平台不容易形成垄断的入口。大家不妨想想是否觉得挂号网站与医生平台就像是视频网站;医生就像是影视演员及明星;医院就像是电视台;民营医院有点像盗版视频网站,能挣钱没口碑;还都有一个妈广电总局对应卫计委;阿里健康、百度医生、挂号网、丁香园、春雨医生对应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乐视网,乐视网、搜狐视频。还有大大小小的众多移动医疗公司,像是被整合的对像。除了医疗行业低频偶发的特点没能形成视频那样巨大的流量外,移动医疗行业,无论资本热度还是市场空间都有视频当年的景象,而结局如何依然未知。如果真像视频行业那样,未来平台如果只做流量都比较苦逼,因为流量入口无法垄断统一,内容与服务才是核心,医疗健康服务会像影视剧与综艺节目一样值钱,大小做医疗健康服务的公司及医生会像与影视公司及明星演员可以挣到钱,平台会重视服务做生态,但却无法垄断入口来占领市场。丁香园与春雨医生开诊所布局生态,诊所又象是硬件入口。从这几点看是否有点似曾相似?
从服务内容特征看,移动医疗的服务大多属于低频高价值用户慎重决策的行为,属于专家打通过而不是高频打低频的领域,所以不太会像出行行业,有机会聚焦为一个滴滴这样的巨头。因为滴滴对应的出行行业,是一个服务可以标准化的行业,到达目的地是最重要的需求,而过程的服务差异化不是最重要的。而医疗却是一个目的不能预期,过程体验很重要又很难标准化的服务,这点就象视频内容是个性化差异很大的服务一样。公共资源的平等化及服务的差异化往往无法形成市场垄断,而商业的本质是垄断而非竞争,多家互联网平台竞争带来的是用户的便利及平台赢利遥遥无期。这生态下,优秀的内容(电视剧、综艺节目、电影)与优良的医疗服务会越来越值钱,平台却是为了吸纳更多的的资源与服务要耗尽大量的资金,盈利变得不容易。
那么就算移动医疗的行业特点与视频相近,是否就毫无希望了呢?那当然也未必,这种服务差异化较大,流量入口较分散的行业,最好的盈利方式往往是自建闭环生态。视频行业从乐视建立内容、平台、入口生态开始就树立了一个比较好的盈利方式,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都分别在内容自制方面做了尝试,搜狐更是凭
《煎饼侠》实现了季度盈利。有什么启示呢? 那就是这行业的特点是必须自建生态闭环,需要流量入口 +
服务并重,服务优先于入口,形成自已的特点与优质的服务标准更为重要,要么先做流量入口,要么先做服务能力,无论从那块入手,在入口不垄断的情况下,都不太晚。当然也不用太担心拥有入口的平台也开展类似服务。每个公司的战略不同,只要在垂直服务领域做到最好,一定有更多的入口平台愿意与您开展合作。就象
e 陪诊,目前就已经与 114 挂号网与阿里健康及北京社区协会等拥有流量入口与资源的公司开展了服务的合作。
那么移动医疗行业,创业者做医疗服务或切一块链接服务的流量入口呢还有机会吗?话说回来,医疗这个市场本来天然就是百度的,从人-信息,再延伸到人-服务,从信息服务到交易服务,这个百度确实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是这个市场在大众生活消费领域就生生地被美团和点评撕开了。在移动医疗也是,忙于挣莆系医院的钱,错过了布局移动医疗的好时机,挂号网与丁香园被腾讯投了,只抢到健康之路与好大夫,最近又投了趣医网,还都不是控股,自己做的百度医生还不成气候。战略布局慢人一步,步步被动。这也才有了移动医疗的百花齐放。然而移动医疗行业的强入口更多在线下的医院与诊所而非线上入口,而医院更是有上百家牛
B 的三甲医院各自存在,井水不犯河水,这领域从来就没有统一垄断的入口,各家都有饭吃。就连各个比较大接入很多医院 his
系统的挂号网站,本质上也就一个票务网站,而不象是入口,因为资源在医院而不是移动医疗公司。
通用服务可以标准高频的行业 2C 做 O2O
比较容易成功,如出行、快递行业,资源的整合比较容易快速,用钱就可以烧出市场。非标准化服务,低频用户决策慎重行业最好的方式是 2B 或 2B 再 2C,2C
教育市场周期太长,营销成本太大,不是不行,而是太辛苦,这行业往往是原来传统行业深耕几十年的领域,积累了这么长时间的利益与问题,指望通过互联网 +
的筐装上后,就想几个月或 2-3年日月 换新天基本是不现实的。2B 的好处是能过滤一部份非标准化的需求,但要有足够多的耐心,一般 2B 行业的启动期是 18
个月,一般的初创公司都不敢去玩,这个就要看投资人是否有耐心去赌了。而往往我们太着急了。投资人太着急了,他们一边鼓吹着非 90 后不投,讲着 10
分钟定一个案子的故事一边喊着资本寒冬来了;媒体太着急了他们一边报道着新的融资故事一边又报道着创业公司倒闭潮;创业者太着急了,期望着几个月就业务大变天用户刷刷涨融资垂手可得;连总理都着急了,一年连去了创业大街二次,期望全面创业能象当年的房地产一样救中国经济于水火之中。这样从
VC 拿到钱的人要着急快速做出数据,真心想做事没拿钱的因为周期太长运行不下去没法去坚持,这样在移动医疗行业就更难做成事的了。你看看美国的成功的几家 2C
的移动医疗公司以及象丁香园、好大夫、微医、健康之路那一家不是做了近 10年
的,都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而找到盈利模式的医疗健康行业,如美年、爱康、国康、华康等企业,基本上都是做 2B 的业务开始。
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医疗服务行业缺少医保支付方,中国的医保只保治病不保预防,前两天在长城心血管会议上,胡大一教授就提倡医疗的本质是预防病,但预防病人不买单医保不赔付,所以
2B 其实就是解决一个支付的问题。
当然两者之间服务内容及行业特性差异千差万别,似乎风牛马不相及,视频的需求更高频,而医疗相对低频的多,用户看部视频的决策更简单,而做一次医疗服务更加慎重,移动医疗的价值比视频更大,风口刚刚起,视频已经
game over,要不为什么我愿意放弃互联网公司高管优厚的待遇创业做 e
陪诊?也只是取一些关联性相近的方面进行比较,基本上也就是胡说八道,仅做为行业提醒,强当杞人忧天吧。
文章来源:搜狐移动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