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电影里暗藏的四条人生感悟
近日,由健康时报社主办的首届健康中国·医药健康传播领军者训练营”在京举行。主讲专家带着记者们一边重温电影,一边探讨精彩片段背后的医学故事和人文思考。
多思考活着的意义
代表电影:《滚蛋吧,肿瘤君!》,中国
受访者:白剑峰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看《滚蛋吧,肿瘤君!》时,我们在笑,但笑中却有泪。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
一天起床后,29岁的熊顿昏倒在地,然后被查出患了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种恶性血液肿瘤)。医院的生活单调乏味,熊顿便拿起画笔,用漫画的形式描述自己的整个抗癌过程。
电影中,熊顿很惨。生日前一天丢了工作,被男朋友甩了,回到家中突然摔倒,这还只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开场。但影片并未笼罩于悲惨氛围中,恰恰相反,熊顿乐观的心态倒让笑点频现:浓妆艳抹、穿着大红裙子吸引主治医师梁医生;听到“肿瘤排行榜第十位”时笑称,“肿瘤嘛!切掉啦~”;化疗剃光头,闺蜜集体剃头来陪伴;病友夏梦带着自己去飙车;把小病友毛豆碰出了鼻血,小家伙却帮着隐瞒……
影片最后,是熊顿提前准备的一场由自己主持的独特葬礼。身穿红色毛衣,戴着干练的假发,熊顿通过荧屏跟大家告别。
“我的葬礼,不要哀乐、不要纸花要鲜花”,眼泪沁出了眼圈,她用手遮挡。
“此刻看到我,是不是有种阴魂不散的感觉?对不住各位,还是没挺住!”她继续搞怪,希望留给大家都是乐观形象。一会儿微笑一会儿流泪,快乐和悲伤交替,最后她说,“要记住,爱和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往往癌症到来时,我们才知道活的意义,才会去认真思考。每天忙忙碌碌,却从没思考自己从哪来,到哪去,我们活着到底为什么。
其实,提前的思考并非坏事。每个人都会有不测,不知道哪天,不幸的事就降临我们头上。如果早些思考过这个问题,便不会恐惧,以一个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影片中有几句话值得大家回味。“人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死只是一个结果,怎么活着才是最重要”、“上帝安排我们生病,就是提醒我们要珍惜,抓紧有限的时间,躁起来”!
这样简单的话语,或许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给临终患者以尊严
代表电影:《非诚勿扰》,中国
受访者:宁晓红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每个人不仅希望有尊严地活着,也希望能有尊严地离去。而这,需要医生、家人甚至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非诚勿扰2》里,秦奋回到北京后,好友李香山患上了黑色素瘤,将不久于人世。李香山的绝症却是整个影片的转折点。
秦奋和笑笑虽然努力在一起,却仍止步于好感。两人决定试婚,一次酒后笑笑跟秦奋坦白,自己对秦奋的感情并非爱情,二人分道扬镳。在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后,秦奋和笑笑都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重新走到了一起。
下雨天,秦奋陪李香山去看墓地。雨淅淅沥沥下着,两人撑一把黑伞行走在墓碑林中。虚弱的李香山走不动了,找了石墩坐下。他靠在秦奋胸前,抓着秦奋手臂,“奋,其实我不怕死,但是我怕生不如死。”香山的手抓秦奋更紧了些。秦奋说:“去海边吧,趁还能动,我承诺给你尊严。”听到这,香山立身看了秦奋许久。
我给你尊严,而很多人得不到尊严。死亡来临时,每个人需要的尊严可能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无痛苦,不插管,有的人不希望衣服被脱掉,有的人不希望躺在ICU,输入各种液体。现在的医疗中,很多患者并没有拥有尊严的机会,甚至连选择权利都没有。即便有的患者曾经表达过,但在最后抢救的时候,还是没有机会维持自己关于尊严的要求。
缓和医疗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患者平安离去。这种平安既包括生理平安,也报括心理平安。生理上平安是指尽量减少身体痛苦,比如疼痛,喘不上气等。心理上平安则是不挣扎不纠结。为做到心理上的平安,医生和家属要帮助临终患者表达好“四个道”:道歉、道谢、道爱、道别。
帮助患者完成愿望,尽量达成患者维护尊严的要求,或许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
代表电影:《入殓师》,日本
受访者:王一方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
只有在死神面前,人们才会心存敬畏。这种敬畏之心让人们知道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事不能做,远离任性的生活。
《入殓师》描述了一个特殊的行业,从事者主要给尸体化妆然后放入棺木。男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一名大提琴手,因乐队解散,带着妻子回到乡下。迫于生计,他不得不从事入殓师这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在经历了一个个死亡仪式之后,他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
影片最后,他给自己的父亲入殓。大悟的父亲是一个背叛家庭的人,三十年前带着女招待离开,一直没跟家里联系。父亲留给大悟的记忆只有石头信——在未发明文字的时代,人们会找一块石头送给对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光滑的石头代表心情平稳,粗糙的石头代表对方很担忧你。
大悟和妻子赶到父亲独自居住的小屋,揭开盖在父亲脸上的白布,大悟说:“虽然很可耻,但我已不记得父亲的样子了。”靠在墙角的是父亲留下的遗物——一个纸盒和一个箱子,显然,抛妻离子的父亲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悟按照程序给父亲整理,可是合手的时候却怎么也合不上。他用劲地掰开父亲的手,一颗圆润光滑的石头滑落下来,正是自己小时候送给父亲的石头!
原来父亲一直到死都挂念自己。大悟在那一刻放下了对父亲所有的怨念,那个记忆中父亲模糊的脸,终于渐渐清晰起来。
年轻时的父亲选择了露水爱情,在死亡来临时才幡然悔悟,当年离开妻儿是多么重大的错误。
这并非电影里才有的情节。病房里,有一家人吵架吵得很凶,母亲临终时拉着他们的手说:“我要走了,你们的事情今天就都放下吧!”于是一家人得以冰释前嫌。还有一对夫妻各自都有外遇,面临离婚危机,当得知孩子得了白血病,为了集中财力,再生一个孩子去挽救这个孩子的生命,两人重修旧好。
因为对死亡心存敬畏,每个人在面对争吵和隔阂时,都应该在言行上有所克制。
善待每一个实验动物
代表电影:《猩球崛起1》,美国
受访者:汪爱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学硕士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学研究者,看完《猩球崛起1》后,虽然羡慕高精尖的科研设备和高调奢华的研究环境,但对电影里不和谐的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我深以为愧。
基因学家威尔-罗曼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研发一种新药,这种药在猩猩身上做实验时,可大幅提高其智力。影片中,猩猩凯撒在母体便受到药物影响,智力非同一般,它从小由威尔-罗曼抚养长大。有一天,为保护威尔的父亲,它不小心误伤了人类,被送进看护所,在那里遭到无情对待,看到周围跟自己一样遭遇的同族,于是开始了拯救计划。
影片最后,为消灭所有被凯撒拯救出的猩猩,人类在它们通往红树林的大桥上广设路障。几十辆警车、无数名持枪警察,都被凯撒领导的猩族一一搞定。一架武装直升机的到来让凯撒身处险境,研究所老板教唆警察对它进行扫射。另一只体型庞大的猩猩为保护凯撒,奋力向直升机扑去。凯撒奔向牺牲的同伴和残缺不堪的直升机,面对命悬一线的老板,凯撒伸出去的手又收了回去。而另一只曾被实验人员折磨至伤痕累累的猩猩走上前去,将老板连同飞机残骸推下了桥。
医学研究中,难免用一些动物做实验。从果蝇到小鼠,从兔犬类到灵长类,每种医药研发的成功,每项临床治疗技术的突破,无不与其息息相关。
我们在进行任何动物实验时,会尽量以平等、关怀的心态来进行。现代医学动物实验的3R法则,也即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和替代(Replacement),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并被许多国家列入了保护动物的法律及修正案中。
我们无需对号入座去探讨电影的科学性,毕竟不是一部严谨的科学纪录片。而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上,我们有很多路要走。
现实生活中,不应仅有像威尔-罗曼那样的情怀,更不应出现看护所那样的冷漠残忍。和猩猩相比,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同样渺小的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