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也可能是耳聋!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你以为聋只是听不见声音吗?NO!
生活中有不少老人,明明能听见声音,但就是不明白人家说的是什么意思,只能干着急!其实这种情况也是聋,而且比“听不见声音的耳聋”还棘手!
“只闻其声,不知其意”是神经性耳聋
提到耳聋,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听不见声音,其实耳聋的范围远远不是这么简单!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武庆介绍,造成我们听力下降的情况有很多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即外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发生障碍,这主要是外耳道和中耳的病理问题,比如有炎症、骨膜穿孔、中耳炎,或是听骨有问题等。一种是感音性耳聋,顾名思义,感音性耳聋对传入内耳的声波感受能力变差了,这种情况在老年人当中是比较普遍的,大多是因为年纪的缘故。
还有一种就是神经性耳聋,这种耳聋不同于前面两种,它是耳朵和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出了问题,听到的声音不能及时传给大脑,导致反应不过来。“只闻其声,不知其意”就是神经性耳聋的表现,多是因为内耳、神经纤维和听觉中枢有了病变。
神经性耳聋好比电话线坏掉
王武庆医生直言不讳地说,神经性耳聋这种情况是比较糟糕的,因为对感音性耳聋患者来说,当声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还是可以听到的,或者配戴助听器的效果也好。但是神经性耳聋患者则比较痛苦,因为即便把声音放大了,可“电话线坏掉了”,还是传不进大脑。
形象地说,感音性耳聋就好比是电话机不太好用了,而神经性耳聋则是连着电话机的电话线也坏掉了!
我们内耳中的耳蜗是一个螺旋管,形状就像一个蜗牛壳,这里面有一簇细纤毛,纤毛底部是大量感觉灵敏的毛细胞,并与脑神经细胞相连。纤毛的拂动能使相应的毛细胞产生易被大脑识别为声音的电信号。大脑把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便能使人们区分几十万种声音,并且知晓声音所表达的意思,并随之产生相应反应。但如果这个“电话线”出了问题,那么即便患者具有听音能力,也没办法“翻译”给大脑。
耳聋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现在很多老人听力下降,认为是人老了正常的生理表现不用管,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王武庆医生说,老人听力下降会对性格造成很大影响,很多失聪老人变得沉闷、抑郁。
虽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医学手段能逆转神经性耳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听力下降可以置之不理。
对于老人来说,最适合的应对方法,就是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配置助听器,这对提高听力、防止听力障碍加重是非常有效的;佩戴得越早,就越有可能让神经性耳聋晚些发生。这是因为助听器可以将听到的声音放大,让耳部后面整个的神经传导通路能够一直被启用,这些神经一直被需要,功能才不会退化。
保护听力需要我们从生活习惯做起,比如长期接触噪声,会让听力越来越差。还有吃得油腻,造成血管硬化、高血压等慢性病早早到来,也会伤害听觉系统。建议中老年人要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进食含维生素B和C丰富的食物,如粗粮、蛋鱼、新鲜水果等。如果发现自己有听力障碍,感觉耳中有蝉鸣或其他声响等情况出现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