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养生百科

四时食养 进行养生学的调理

四季养生 2019-05-30 10:05

  分析,对祖国医学中四时养生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四时食养"的概念.认为祖国医学在饮食上十分重视气候变化与人体的关系,随着四时气候温热凉寒的变化,饮食的性(寒热温凉)、味(酸苦甘辛咸)及种类亦应随之变化.并提出了"四时食养"的具体方法.

  所谓四时食养,就是根据四季的变化,而从饮食方面进行养生学的调理。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我国四季不同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

  对于一个没有明显四季气候变化的地区来说,对四时食养也许无须那样严格要求,比如,四季如春的旅游胜地夏威夷;终年积雪的某些北欧国家,或赤道附近的热带国家,似乎无须那么讲究四季食养,因为他们那里四季并不分明!

  在养生学里,最早提出饮食要适应四时气候变化而相应做些调整的,当推《黄帝内经》。这些我们在前面所讲的关于“因时制宜”的内容里,业已提到。在那里,《内经》只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内容,包括作息制度、居住条件等等,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里,就包括有调整饮食,以适应季节变化的一些内容。

  直到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相当明确地提出了四季饮食的注意事项。他提得比较系统一些,其中有些个别内容,比他早几百年的汉代医家张仲景也涉及一些。例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过“春不食甘(一作肝)”的原则,意思是春天的时候,不要吃甘味的食物,或应少吃一些。但他没有说出其中的原理。《千金要方》则更详细地提出了这方面的原则,要求“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短短两句话,说明了较多的问题。首先,它与《金匾要略》的作法不同,以前要求少吃甘味食物,而现在提出要少吃酸味的、多吃甘味的食物。其次,它说出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由,那就是为了“养脾气”。后来人是这样分析的,即春天时,阳气开始升发,万物、树木均开始萌发并逐渐茂盛,甘味食物能帮助升发春天阳气。为什么要少吃酸,原来,按照传统的观点,肝脏在五行中属木,木在春天是亢盛的;而五味中的酸又分属于肝,如果多吃酸,则肝气更旺,肝木过盛,就会去克脾土,影响人体的消化机能。甘昧属于脾土,所以春季应该多吃甘味饮食,加强脾胃功能,以抵御亢盛的肝的压制。

  同样的道理,《金匮要略》要人们在夏季不要吃动物心脏。中国民间素有脏器疗法的治疗概念,即吃什么补什么。吃心当然会补心,而夏季时,正是心气旺盛的季节,如再补心,那就会引起心火过盛,造成病态,并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健康。后来的《养生书》就这样指出:“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油酥之属,此等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仿,夏月多疾以此。”确实如此,夏季天热,消化能力已受到影响,因此,不能再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吃那些油腻难于消化之物,否则容易变生各种疾病,这也是很在理的。根据同样的道理,古人认为其他季节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的是:

  秋季要少吃辛味的,多吃酸的食物。这是因为秋季肺的功能旺盛,也易陷于失常,如吃辛味过多,辛入肺,会加重其病症发生的机会。如果多吃些酸味的,就能加强肝脏的机能,因为酸是入肝的、助肝气。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泽其燥。”也就是要多吃二些润泽油质的食物,以使秋天的燥气得到克服。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这一类食物倒可多吃一些。

  再说说冬季,应该多吃苦味的、少吃咸味。这是因为冬季该是肾脏机能旺盛的季节,咸入肾,如果过食咸味,则会造成肾的机能过度亢盛而陷入病态,且影响到别的器官如心脏(水克火),严重时出现惊悸、心跳、甚至水肿。苦入心,所以多吃些苦味食物,加强心脏的机能。

  值得注意的是吉代把每一季的最后18天归属脾土,四季共72天,均由脾土所主。这样,每一个脏器都主一年中的72天,人们把脾的72天称为四季土神。如果脾有病,容易影响及肾脏(因土克水,而肾正好属水)。因此,古人认为每季的最末18天都应多吃咸味食物,以加强肾的功能。

  从上面叙述的“四时食养”来看,古代在这方面似乎有些机械,因为它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提出和解释这个问题,而五行生克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提到,含有一定的机械循环论的倾向。在实际实施时,古人并没有如此机械地执行,而主要是根据每个季节的具体情况,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我国的具体情况是,绝大部分地区是四季分明的,四季的气候特点就是温、热、凉、寒。由于这个特点,我们就不能不根据食物的寒、热、温、凉的性质,来做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在大热天里,如果你仍然没有节制地吃大辛大热的食品,如龙眼、荔枝、狗肉、羊肉、麻雀肉、鹿肉,还有那些煎炸炙煿的炸品,以及糯米、烧酒,那么,人体必会发生一些燥热上火的病症,轻则影响日常生活节奏,重者会得病。同样,如果在大冷严冬的日子里,多吃雪梨、西瓜、冬瓜、银耳、绿豆、兔肉等,也很容易引起一些寒凉的不舒服症状,甚至下泄腹痛。

  我国民间常常保留一些与季节相适应的季节性食品。如,夏天人们就会多吃绿豆、凉粉皮、西瓜、黄瓜、凉瓜、凉拌豆腐、苦瓜、丝瓜等等;到了冬天,多吃一些辛温性质的食物,包括辣椒、茴香、桂皮、胡椒、姜,肉类则可多吃些羊肉、狗肉、鹿肉等温性的,有助于发热升散阳气,抵御寒冷。平时,我们可以多了解一些食物的性质,把那些特别热、特别凉的食物记下来,不要在酷暑热天吃温燥物,在严冬吃寒凉物,就比较符合中医四时养生的原则了。另外,对一些性质比较平和的食品,在四季均无大忌,可以四季常吃的,也可以记下来。如水果中的菠萝、柠檬、橄榄、大枣、花生、莲子;菜类中的莲花白(南方称高丽菜)、洋葱、黄花菜、山药、甘薯、胡萝卜、木耳、香菇、蘑菇;动物类如鸡蛋、猪肉、鸭肉、鲤鱼、桂鱼等等,都是四季可常吃的。

  在这里值得提一下我们的祖先极力推荐的一种四季咸宜、老少均合的食品——粥。古人把它称为食物中的“极品”,不论病人、健康人、老人、妇孺及成年人,均可一年四季常用。古人认为大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本草经疏论》)。自古以来,专门为米粥而写的“粥谱”、“粥记”、“粥经”不计其数,对之极为推崇,誉为“代参汤”,穷人的参汤。如张耒的《粥记》中就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古人甚至在病人身体衰弱,或在发生热性病之后,各种食物尚在禁忌之列的时候,仍然推荐食粥,以保养胃气。如张仲景《伤寒论》中治感受风寒,服用桂枝汤时,还要病人服薄粥以保养胃气,抗御病邪哩。

  我们的祖先从林林总总的食物中选择出粥品为四季咸宜之食品,在其中适当加上其他各种配料,做成各式各样的粥品,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人的饮食需要。粥品已成为我国人民饮食养生学中的上品,有百利而无一舍。宋代著名文人陆游的《食粥》诗可以为证: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春天缩衣健康不打折扣

四季养生 500条 2020-02-09 19:05

宝宝春季穿衣的四大标准

四季养生 500条 2020-02-09 19:05

警!冬季这些烫伤摧毁身体

四季养生 500条 2020-02-09 15:05

夏季将“酸”进行到底

四季养生 500条 2020-02-09 15:05

5招缓解盛夏心理中暑

四季养生 500条 2020-02-09 10:05